AGAMES 討論區

標題: 難字解讀﹕圜、圓、円、元(上)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兔兔    時間: 2008-11-12 06:28:23     標題: 難字解讀﹕圜、圓、円、元(上)

難字解讀﹕圜、圓、円、元(上)

(明報)11月12日 星期三 05:05

【明報專訊】拿出一張20元的紙幣,可以看到,匯豐銀行發行的鈔票上寫着「貳拾元」,
渣打和中國銀行    的鈔票則寫為「貳拾圓」。

同樣是基本貨幣單位,人民幣紙幣寫作「圓」,硬幣寫作「元」,
日本貨幣寫作「円」,韓國貨幣稱「圜」。

「圓」、「元」、「円」、「圜」這四個字到底有什麼不同呢?

4個字中,「圜」最早和錢幣扯上關係。

「圜錢」為戰國貨幣

「圜」音圓,原指渾圓的天體,也指圓形。
戰國中晚期,魏、秦等國流行一種圓形、中間有孔的貨幣,稱「圜錢」。
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以圜錢為基礎,鑄造半兩錢,流行全國。
半兩錢方孔圓形,這種樣式成為古代錢幣最基本的形態。

古人以「圜」來稱呼錢幣。
《漢書•食貨志》記載,姜太公為周朝制定「九府圜法」。
「九府」是周代掌管財幣的機構;「圜」指錢幣,「圜法」即貨幣制度。

古代「圜」、「圓」相通,清末度支部尚書載澤說:「貨幣計數,當先定名。
中國古制號稱『圜法』,圜者圓也。現鑄新幣,擬請沿用九府遺法,定名曰『圓』。」
照載澤的意思,清末的貨幣單位「圓」,來自古代的「圜」。

載澤的說法只是為官方定名找一個理論根據,
其實「圓」被當作貨幣單位,主要是和西方傳入的圓形銀幣有關。

西方流入銀幣稱「銀圓」

明末清初,西方的銀幣開始流入中國。
這些外國銀幣俗稱「番銀」、「洋錢」、「洋鈿」、「大洋」,因為是銀質圓形,
又稱為「銀圓」。銀圓的成色和重量有一定的標準,不必稱它的重量,
只要一個一個數就可以計算出它的價值。18世紀中期,
民間開始用「圓」來計算貨幣,一枚銀圓稱為「一圓」。
就這樣,「圓」由形容詞,變成表示貨幣的名詞,再演變為貨幣單位量詞。
在福建、台灣    、廣東一帶,「圓」又簡寫為「員」或「元」。
1970年以前,渣打銀行發行的舊港鈔上面,仍寫着「員」字。

香港最先以「圓」作貨幣單位

香港是最先把「圓」當作正式貨幣單位的地方。
1866年,香港設立造幣廠,鑄造香港銀圓,一圓銀幣的幣面上印有「香港壹圓」四個字。
1868年,香港造幣廠倒閉,鑄幣機器被賣到日本。
但「圓」這個名稱卻由香港傳到了內地、日本以及韓國,成為各地的貨幣單位。
1871年,日本大阪國立造幣廠鑄造日本銀圓,仿照香港銀圓,以「圓」作為貨幣單位。
1896年,清政府北洋機器局鑄造銀圓,幣面也注明「壹圓」字樣。
1910年,清政府終於正式把國幣單位定名為「圓」。

(二之一)

■作者簡介

洪若震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    中國語言文學系,並於該系取得碩士、博士學位。現任香港城市大學    中國文化中心    導師,教授中國文化課程。主要研究範圍為古文字學、漢語俗字及音韻學。

文﹕香港城市大學    中國文化中心導師 洪若震





歡迎光臨 AGAMES 討論區 (http://061244113049.ctinets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2